调节MOF-稳定的Pt纳米酶的亲水-疏水微环境探究水在类过氧化物酶的催化反应中的作用

  • A+
▲第一作者:申冰清


共同通讯作者:刘振江,李龙华,李维斌,朱成周
通讯单位:江苏大学,华中师范大学
论文DOI:10.1002/adfm.202415854 


  


全文速览
亲疏水性调节活性位点是提高催化性能的有效策略之一。然而,当前在纳米酶催化反应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底物分子富集的影响,H2O分子的作用常常被忽视。本工作设计了仿生Pt@ZIF-R纳米酶作为过氧化物酶催化剂,其中Pt纳米颗粒作为活性中心,金属有机框架纳米腔作为亲疏水结合口袋,揭示了H2O在H2O2分解类过氧化物酶催化过程中的关键作用。该研究观察到催化活性与疏水性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且强疏水性的Pt@ZIF-8@TMS纳米酶表现出最佳的催化性能。理论计算表明,随着疏水性的增加,溶剂H2O减少了与H2O2的竞争吸附,并同时降低了速控步骤(2*O → *O2)的能垒。此外,随着疏水性的增加,产物H2O的解吸在热力学上更有利。最后Pt@ZIF-8@TMS纳米酶构建了一种用于检测有机磷农药的比色生物传感器,检测限低至0.7 ng/mL,优于许多现有方法。该工作提供了关于疏水性在提高催化活性方面功能的基本见解,可为高效纳米酶的开发提供指导。


  


背景介绍
纳米酶因其制备简便、成本低和稳定性高,被广泛用作天然酶的替代品,应用于生物传感、疾病治疗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尽管纳米酶已取得显著进展,但其催化活性和动力学性能仍低于天然酶,需要进一步改进。目前,提高纳米酶催化能力的方法包括界面调控、缺陷引入和形貌优化。受自然启发,通过模仿天然酶的结合口袋结构,纳米酶在活性中心附近创造疏水微环境,从而提高催化活性和选择性。研究表明,疏水性增强可以显著提高纳米酶的催化性能,这主要归因于疏水微环境中底物分子的吸附增强。然而,亲疏水微环境中水分子(H2O)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尚未得到充分关注。深入理解H2O如何影响纳米酶催化反应,对于设计高效、经济的纳米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亮点
1.本工作设计了仿生Pt@ZIF-R纳米酶,其中Pt纳米颗粒作为活性中心,金属有机框架纳米腔作为亲疏水结合口袋。

2.实验结果表明,催化活性与Pt@ZIF-R纳米酶的疏水性呈正相关,强疏水的Pt@ZIF-8@TMS的催化活性是亲水的Pt@ZIF-90的5倍。

3.理论计算表明,随着疏水性的增加,溶剂H2O减弱了与H2O2的竞争吸附,并同时降低了决速步骤(2*O → *O2)的能垒。此外,疏水性的增加有利于产物H2O的热力学解吸。

4.H2O在H2O2分解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性质中的重要作用是提高Pt@ZIF-8@TMS的类过氧化物酶催化性能、实现高效快速有机磷农药检测的关键。


  


图文解析
将Zn(NO3)2咪唑-2-羧基/咪唑-2-甲基在水溶液中混合,制备了亲水性ZIF-90/疏水性ZIF-8。然后,通过简单的液相沉淀法将ZIF-8涂上TMS,得到强疏水ZIF-8@TMS。随后,通过浸渍法将Pt纳米颗粒(Pt NPs)加入到ZIF-R的孔隙中。Pt@ZIF-R的TEM图像显示,Pt NPs均匀分布在MOFs框架上,大小约为2 nm(图1b),露出Pt(111)平面的晶格条纹间距为0.23 nm(图1c)。图1d-f 表征均证明成功获得Pt@ZIF-R。静态接触角(图1g)证明了Pt@ZIF-90具有亲水性,Pt@ZIF-8和Pt@ZIF-8@TMS具有疏水性,且Pt@ZIF-8@TMS疏水性相对较强。

1图1 Pt@ZIF-R纳米酶的合成和表征

对Pt@ZIF-R纳米酶的样活性进行了表征。如图2b所示,强疏水Pt@ZIF-8@TMS的比活性(SA)最高,分别是亲水Pt@ZIF-90和疏水Pt@ZIF-8的5倍和3倍。为了进一步定量评价Pt@ZIF-R纳米酶的催化性能,采用Michaelis-Mentenn动力学法测定了两种底物(TMB和H2O2)的酶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对于底物H2O2,强疏水Pt@ZIF-8@TMS存在最小KM值,数值上分别比亲水Pt@ZIF-90和疏水Pt@ZIF-8小17和3。同时,强疏水Pt@ZIF-8@TMS的催化效率分别是亲水Pt@ZIF-90和疏水Pt@ZIF-8的21倍和3倍。对反应物H2O2的催化效率随着疏水性的增加而增加,与SA的结果一致。

2图2 纳米酶催化活性的表征

为了阐明类POD催化反应中的ROS,我们首先进行了自由基捕获实验。如图3a,b,三种材料在两种捕获剂下都分别出现了•HO(1:2:2:1)和1O2三态信号(1:1:1),且Pt@ZIF-8@TMS表现出最明显的光谱特征。为了评估不同的ROS对Pt@ZIF-R/H2O2系统的影响,引入了甘露醇和L-组氨酸来特异性地猝灭•OH和1O2。如图3c,d所示,可以观察到L-组氨酸显著影响了Pt@ZIF-R纳米酶的类POD活性,这表明,1O2是Pt@ZIF-R纳米酶催化氧化过程中的主要活性物质。更重要的是,与其他两种Pt@ZIF-R纳米酶相比,Pt@ZIF-8@TMS的活性在猝灭1O2后下降最为显著,与Pt@ZIF-R纳米酶的活性一致。结果进一步表明,Pt@ZIF-8@TMS纳米酶的性能最好。

3图3 自由基捕获和猝灭

为了揭示水在Pt@ZIF-R纳米酶催化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和从头算分子动力学(AIMD)模拟。首先探讨了溶剂H2O对H2O2吸附的影响。如图4a所示,H2O的吸附能随疏水性的增加而减小,且H2O2对亲水性Pt@ZIF-90的吸附能远低于H2O,说明H2O严重干扰了Pt@ZIF-90的催化过程;而疏水Pt@ZIF-8和Pt@ZIF-8@TMS的吸附能趋势相反。这一发现得到了强疏水Pt@ZIF-8@TMS对H2O2亲和力较强的实验结果的有力支持。原位衰减全反射FTIR(ATR-FTIR)光谱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现象,如图4b所示。加入H2O2后,Pt@ZIF-R在1096 cm-1和1298 cm-1处的条带分别对应OO中间体的O-O振动和OH中间体的O-H振动。随着疏水性的增强,OH和OO中间体的形成增多,表明疏水材料对H2O2的吸附增强。相反,3337 cm-1处由表面吸附的H2O引起的振动随疏水性增加而减少,这表明溶剂H2O对H2O2的吸附抗性随着表面疏水性的增加而降低。

随后对不同的Pt@ZIF-R纳米酶的H2O2分解进行了DFT计算。*O2的形成是整个反应的速率决定步骤(RDS),如图4c所示,RDS势垒随着疏水性的增加而减小,这与Pt@ZIF-R纳米酶的实验活性相一致。此外,还探讨了溶剂H2O对RDS的影响。模拟了亲水性-疏水性对活性位点的影响。如图4d所示,O-O耦合能势垒随着H2O浓度的降低(疏水性)而降低。因此,溶剂H2O在1O2的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POD样催化过程中,除了溶剂H2O外,体系中还存在产物H2O。根据化学平衡原理,产物H2O分子从Pt活性位点脱附的能力直接影响了后续H2O2分解过程。随后利用弹性带(NEB)方法计算了产物H2O的解吸附能垒。H2O在三种材料上解吸附过程如图4e所示,随着疏水性的增加,产物H2O解吸能垒降低,强疏水Pt@ZIF-8@TMS解吸水能垒最低。

接着利用AIMD模拟研究了H2O在催化剂表面的扩散情况。结果表明随着疏水性的增加,H2O在固液界面的传质扩散系数(Ds)提高。强疏水Pt@ZIF-8@TMS的Ds值最高,分别是疏水Pt@ZIF-8和亲水Pt@ZIF-90的2倍和4倍。理论模拟为H2O分子在不同表面的扩散提供了定性的趋势,与实验结果的一致性证实了疏水环境可以促进中间产物的生成,促进产物H2O的分离,从而加速了催化H2O2的分解速率。

4图4 DFT和MD的计算

有机磷农药(OP)广泛使用,可抑制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导致神经系统损伤。因此,快速灵敏地监测OP农药至关重要。该工作最后选用马拉硫磷作为代表,基于Pt@ZIF-8@TMS纳米酶开发了一种高灵敏度的比色生物传感器,用于检测OP农药。在该系统中,马拉硫磷显著改变吸光度,证实了生物传感器用于OP农药检测的可行性(图5b)。干扰实验显示,添加其他农药、阴离子、阳离子和糖对吸光度无显著影响,表明检测OP农药具有高特异性(图5c)。在优化条件下,生物传感器的灵敏度分析显示,随着马拉硫磷浓度增加,吸光度逐渐增加(图5d)。抑制率与马拉硫磷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7 ng/mL(图5e)。

5图5 马拉硫磷的检测


  


总结与展望
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调节Pt活性中心的亲水-疏水微环境,系统地探讨了H2O对Pt@ZIF-R纳米酶的类催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强疏水的Pt@ZIF-8@TMS具有最高的催化活性,是亲水的Pt@ZIF-90的5倍。DFT和AIMD计算结果表明,强疏水Pt@ZIF-8@TMS的高催化活性源于溶剂H2O对H2O2的吸附干扰最小,RDS的能垒最低,产物H2O的扩散系数最大。受这种高效催化性能的鼓舞,基于Pt@ZIF-8@TMS构建了一种高灵敏度的OP农药检测比色生物传感器,具有良好的选择性、重现性和稳定性。本研究为H2O分子在类POD催化体系中的复杂作用提供了新的见解,并为理解其他多相催化体系的机理提供了有价值的指导。





  


作者介绍
申冰清:江苏大学刘振江副教授课题组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纳米酶调控及其机理分析。




刘振江:江苏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水环境分析与监测、污水处理技术、水环境污染物纳米降解等。获镇江市产学研合作项目奖、镇江市科技进步奖等。曾担任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项目课题首席科学家。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一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在Adv. Funct. Mater.,J. Hazard. Mater., Sci. Total Environ.等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李龙华:江苏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表界面物理与化学的密度泛函理论计算。以第一/通讯作者在Nat Commun., Adv. Funct. Mater., Chem. Mater., Inorg. Chem., J. Mater. Chem., J. Phys. Chem., Phys. Hys. Rev. B.等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朱成周: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国家高层次人才青年项目入选者,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学者。主要从事原子尺度界面分析化学的研究工作。近五年以通讯作者在Chem. Soc. Rev., PNAS, J. Am. Chem. Soc., Chem, Adv. Mater., Angew. Chem. Int. Ed.和Nat. Commun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课题组主页:
https://www.labxing.com/liuzhenjiang



weinxin
我的微信
关注我了解更多内容

发表评论

目前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