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gew. Chem. :结构同系物Au8Cu1和Au8Ag1在电催化CO2还原反应中的构效关系

  • A+

在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eCO2RR)过程中探索簇合物的构效关系及其协同效应对于设计新型催化材料至关重要。在研究过程中,单原子掺杂在确定金属簇合物的催化活性位点和探索协同效应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由于缺乏合适的类似物(如Au团簇簇的同一位点实现Ag和Cu的单原子掺杂),使从单一原子差异的角度探讨金属团簇在电催化CO2还原反应中的构效关系尤其困难。


近日,安徽大学的朱满洲教授、金山副教授、杜袁鑫副教授团队联合邵阳学院的熊琳博士合成出一对结构同系物Au8Cu1和Au8Ag1,探究了结构同系物Au8Cu1和Au8Ag1在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中差异缘由,结合理论计算结果阐明了单原子掺杂对催化活性位点在CO2吸附和解离过程中的差异。结构同系物Au8Cu1和Au8Ag1作为优异的模板,为探究单原子掺杂对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过程中结构与性能的关系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1

Au8Cu1纳米团簇的整体结构表明,Cu原子与三个Au原子形成Au3Cu1四面体。随后三个(Dppm)-Au单元保护Au3Cu1四面体,构成Au3Cu1@Au3(Dppm)3骨架。在Au2(SR)3单元以及SR和Cl配体的保护下构筑成[Au8Cu1(Dppm)3(SAdm)3]的整体结构。作为端基Cl保护的Cu原子具有被银原子替换的潜力,从而成功获得同系物[Au8Ag1(Dppm)3(SAdm)3]。

2
3

对Au8Cu1和Au8Ag1两种团簇进行恒电位电解以评估eCO2RR性能,Au8Cu1在更宽电压范围产生CO和H2,催化性能更优,其FE、分电流密度、质量活性、TOF等均优于Au8Ag1,表明Au8Cu1的eCO2RR性能更好。通过研究催化剂对二氧化碳的吸附能力,发现Au8Cu1的吸附量更高,其对表面OH-吸附负电位更大。这表明Au8Cu1对CO2吸附更强,促进了CO2活化,提高了对CO2RR的催化活性。

7

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显示,亲电指数(f-)三维等值面图主要分布在杂原子位点(Cu或Ag)周围,这证实了亲电反应可能发生在这些杂原子位点上。Cu原子位点的f-值大于Ag位点的f-值,表明CO2更容易吸附在Au8Cu1中的Cu位点上。机理研究表明,*COOH是CO2还原为CO的关键中间物质。与Au8Ag1相比,在Au8Cu1上形成*COOH的热力学稳定性更强(分别为-0.06 eV和0.10 eV)。同时,Au8Cu1的*CO生成能(0.41 eV)低于Au8Ag1,这说明Au8Cu1比Au8Ag1更容易促进*COOH生成*CO,从而促进CO2的还原。这些结果表明,Au8Cu1在CO2还原成CO过程中表现出比Au8Ag1更优异的催化性能。


以结构同系物Au8Ag1和Au8Cu1为模板,研究了它们在电催化CO2还原反应过程中的性能差异。单原子掺杂Cu和Ag,显著影响了Au8M1纳米团簇的电子结构,使得Au8Cu1更有利于CO2的吸附、中间体的生成及解离,从而展现出更高效的电催化CO2还原性能。本研究不仅为设计出更高效的CO2加氢催化剂奠定了基础,还提升了我们对单原子调控在CO2活化机理中的理解。

文信息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s of the Structural Analogs Au8Cu1 and Au8Ag1 in the Electrocatalytic CO2 Reduction Reaction

Shangyu Su, Yanting Zhou, Dr Lin Xiong, Dr. Shan Jin, Dr. Yuanxin Du, Prof. Manzhou Zhu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DOI: 10.1002/anie.202404629




weinxin
我的微信
关注我了解更多内容

发表评论

目前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