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催化剂利用阳光来驱动化学反应,如水分解。限制光催化剂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是物理化学的不均匀性,这导致了空间依赖性反应。为了找到结构和功能的关联,需要在微观长度尺度和宽范围的时间尺度(ns到s)上同时探测电化学环境。本研究开发了一种原位(光学)显微镜技术,用于观察和关联局部电化学活性、空穴寿命、氧空位浓度以及光电电极晶体结构。通过这种多模态方法,研究了典型的赤铁矿(α-Fe2O3)光电电极。研究发现,赤铁矿中靠近微观结构裂缝的区域具有更好的光电化学响应,并由于最佳的氧空位浓度而减少了反向电子复合。此外,薄膜厚度和光照时间的延长也影响局部活性。研究强调了即使在看似均匀的光电电极中,微观结构对于理解活性的重要性。图2:通过扫描聚焦的532纳米光源,允许在样品的不同区域局部测量光电流密度,并通过瞬态反射显微镜(TRM)将光电流密度与空穴寿命相关联。图3:在赤铁矿光电电极的裂缝区域及其邻近区域的光电催化反应,通过光学和扫描电镜(SEM)图像展示了裂缝和邻近裂缝区域,并通过对这些区域的EDX光谱分析来确定元素组成。图4:通过差分光谱反射率和X射线近边吸收微光谱(μ-XANES)测量,探讨了裂缝附近氧化物空位和化学结构的特性。图5:光电阳极厚度对活性的影响,通过原子力显微镜(AFM)扫描揭示了不同厚度区域,并测量了这些区域的光电流密度。图6:进一步探讨了厚度对空穴动力学、氧化物空位和局部结构的影响,通过TRM和Raman成像技术进行了分析。
本研究通过原位多模态显微成像技术,揭示了微观结构和化学缺陷对光(电)催化剂性能的显著影响。特别是,赤铁矿光电电极中裂缝附近的区域,由于氧空位浓度的优化,表现出更高的光电化学性能。此外,薄膜厚度对电荷载流子的传输和复合过程也有重要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精确控制材料的微观结构,可以显著提高光电催化剂的性能。未来的工作需要进一步开发新的测量方法以跟踪缺陷动态,并在更长时间尺度上关联薄膜形貌与OER机制。此外,研究中观察到的光驱动的缺陷迁移、分离现象为提高光电催化剂性能提供了新的策略。标题:Correlating activities and defects in (photo) electrocatalysts using in-situ multi-modal microscopic imagingDOI:10.1038/s41467-024-47870-9
目前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