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曾杰和王征飞等通过控制Bi2Se3纳米片的厚度和施加磁场来精确调控其拓扑表面态(TSS),为阐明拓扑催化在CO2电还原中的作用提供了直接的实验证据。原则上,在对同一催化剂加入和不加入TSS的比较测量中,产物和效率将提供一个确凿的信号来区分拓扑催化中的本征TSS效应。因此,第一步,研究人员选择一个具有TSS的厚Bi2Se3;第二步选择了一个没有TSS的Bi2Se3薄膜,其中TSS被量子限制消除了;第三步,选择厚的Bi2Se3,但在磁场下进行催化反应,其中时间反演对称保护的TSS被磁场破坏。如果第二步和第三步中的催化活性和/或主要产物相似但与第一步实验中不同,则可以直接确认本征TSS效应能够调节催化活性和/或选择性。实验结果表明,带有TSS的Bi2Se3 (6 nm)纳米片主要促进CO2还原成液体燃料,在−1.1 VRHE处的几何电流密度(j)高达46.9 mA cm−2,HCOOH和H2C2O4的法拉第效率(FE)分别为60%和30%。然而,薄的Bi2Se3 (2 nm)和厚的Bi2Se3 (6 nm)纳米片在磁场下都没有TSS,主要促进CO2还原成CO,且几何电流密度和产物选择性均有所降低。这一结论性的实验证据直接证实了拓扑催化中固有的TSS效应。此外,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揭示了催化剂活性和选择性的差异可归因于TSS调控的关键中间体的吸附和决速步骤的势垒降低。综上,该项研究建立了TSS与电催化之间的内在对应关系,为拓扑催化中拓扑效应的研究提供了一种通用的方法。Experimental demonstration of topological catalysis for CO2 electroreduction.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2024. DOI: 10.1021/jacs.3c11088
目前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