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大学曾尚红/谷晓俊/刘粉荣与包头稀土研究院:用于NH3-SCR反应的CeO2-WO3/TiO2催化剂的表面结构和机理

  • A+
▲第一作者:王艳博士研究生,史桐硕士研究生,樊祺源博士后on>


通讯作者:曾尚红,谷晓俊,刘粉荣
通讯单位:内蒙古大学,包头稀土研究院
论文DOI:
https://doi.org/10.1021/acscatal.2c01364

01

全文速览


开发用于NH3-SCR反应的高活性环境友好型催化剂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制备了氧化石墨烯激活的CeO2-WO3/TiO2催化剂,并将其应用于NH3-SCR反应中。先进的光谱技术和模拟计算揭示石墨烯氧化物的引入引诱了W和Ce物种的高分散,表面上产生了W-O-Ce 和Ce-O-Ti结构。更重要的是,高分散的CeO2有利于丰富的氧空位的生成,氧空位是NO和NH3的吸附和活化位点。催化剂中固有的Ce, W和Ti相互作用加速了NOx向N2的转化。在石墨烯激活的CeO2-WO3/TiO2催化剂表面,Langmuir-Hinshelwood是热力学上可行的和主导的。
1

02

背景介绍


柴油机排放的氮氧化物(NOx)是主要的空气污染物,是酸雨、雾霾和光化学烟雾等污染的主要元凶之一。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柴油车NOx净化技术。它是在特定催化剂作用下,用氨或其他还原剂选择性的将NOx还原为N2,其核心技术是高性能的催化剂。目前,Cu-SSZ-13和Cu-SSZ-39催化剂成本较高,V2O5-WO(MoO3)-TiO2催化剂操作温度窗口窄且钒易挥发造成二次污染。因此,开发成本低、高效和环保的SCR催化剂已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

03

本文亮点


氧化石墨烯激活的CeWTi催化剂促进了W和Ce物种的高度分散,诱导催化剂表面产生了大量的氧空位。结合原位DRIFT、原位Raman、XAFS和DFT揭示了表面结构和活性物种的性质以及反应机理。该研究能够将表面结构与催化活性联系起来,揭示了表面结构对低温活性的调节作用,并加深了对NH3-SCR原子级机理的理解。

04

图文解析


通过不同方法合成CeWTi催化剂,从图1可以看出,氧化石墨烯激活的CeWTi催化剂(CeWTi-3)在有H2O和无H2O条件下均具有优异的SCR性能。
 
2
▲图1 CeWTi催化剂的SCR催化性能

图2表明CeWTi-3由锐钛矿结构的TiO2和表面高度分散的W和Ce物种组成。制备过程中氧化石墨烯的加入促使CeWTi-3具有活性物质分散性好、孔结构均匀、比表面积大等性质,从而形成小晶粒的TiO2,并促使W6+掺入到CeO2的晶格和Ce4+掺入TiO2晶格,并在表面形成了无定形的W-O-Ce和Ce-O-Ti结构。
 
3
▲图2 CeWTi催化剂的XRD(a)、Raman(b)和CeWTi-3催化剂的TEM、HRTEM和HAADF-STEM图(c-d)

对催化剂表面电子性质进行表征,从图3中可以看出,在所有催化剂中,CeWTi-3样品具有最高的Ce3+浓度、氧空位(Ov)数量、W5+浓度和表面吸附氧(Oβ)比例。高浓度的Ce3+和W5+会由于电荷不平衡引起电子转移,在催化剂表面产生大量的氧空位和不饱和化学键。
 
4
▲图3 CeWTi催化剂的XPS谱图

原位DRIFTS瞬态反应(图4)表明,NO2和单齿硝酸盐都是NH3-SCR过程中的活性中间体,它们可以与吸附的NH3物质发生反应生成N2和H2O。
 
5
▲图4 CeWTi催化剂的in situ DRIFTS瞬态反应图(在NO+O2吸附饱和的催化剂中通入NH3

原位Raman结果(图5)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148 cm-1处的TiO2和998 cm-1 处W6+O5 的谱带位置向更高波数方向移动(148 →155 cm-1和998→ 1006 cm-1)。与此同时,1389和1421 cm-1的谱带峰随着温度从150到350 °C升高而逐渐消失。反映了在NH3-SCR反应过程中CeWTi-3样品的结构变化。显然,Ce-O-Ti键的存在对于获得高的低温催化活性至关重要。这些结果可以解释CeWTi-3催化剂在低温区域(<300 °C)具有高的NOx转化率。
 
6
▲图5 CeWTi-3催化剂的in situ Raman图

通过同步辐射的Fourier变换Ce-L3边的EXAFS谱(图6a)发现,CeWTi-3的光谱特征与立方萤石CeO2具有相似的共振,表明样品中的Ce主要是Ce4+物种形式存在。然而,与纯CeO2相比,两个高能峰(C和D)向较低能量方向的移动以及特征峰B的增强表明Ce3+物种的存在。从图6b中可知,3.06 Å处的特征峰为CeWTi-3催化剂中存在Ce和W或Ce和Ti相互作用提供了直接证据。此外,W-L3边的EXAFS谱(图6e)说明,与标准WO3相比,CeWTi-3催化剂中W的特征峰向低能量方向移动,这表明CeWTi-3中W离子的价态接近但不完全是+6。图6f中3.02 Å处的新峰,可归因于W6+并入CeO2晶格中形成的W-Ce键。小波变换(图6c-d和给g-h)进一步证明,CeWTi-3催化剂中存在Ce和W或Ce和Ti之间的相互作用,这有利于反应物的吸附,进而促进SCR催化性能的提高。
 
7
▲图6 CeWTi-3催化剂的XAFS图谱

从图7中可以看出,对于Langmuir−Hinshelwood (L-H) 机理,NH3分子首先吸附在氧空位附近的Ce位点上,然后吸附的NH3*和NO2*反应形成NH2*和HNO2*中间体,其第一个N-H键解离的能量势垒为1.11 eV;之后,NH2*中间体吸附在相邻的W原子上,并进一步打破第二个N-H键,其能垒为1.09 eV;第三个N-H键的解离在CeWTi (Ov)上进行。在连续的脱氢步骤之后发生N-N键耦合,其活化势垒较低,仅需要0.51 eV。最后,NH4+OH*反应生成NH3和H2O,完成整个SCR反应。在整个反应过程中,第一个N-H键断裂是速率决定步骤。对于Eley-Rideal (E-R) 机理,吸收的NH3*首先以1.23 eV的能垒解离N-H键,然后与NO2反应生成NH2NO2*,经过多步断裂生成N2。与L-H机理相比,E-R过程不需要N-N耦合,但其速率决定步骤的能垒高于L-H机理中的能垒。因此,从热力学角度考虑,L-H机理在CeWTi-3催化剂中更有利且占主导地位。
 
8
▲图7 CeWTi-3催化剂的反应机理图

05

总结与展望


在水热过程中引入氧化石墨烯,会形成高分散的W和Ce物种,导致在表面上产生了无定形的W-O-Ce和Ce-O-Ti键合结构,它们的存在对于获得优异的SCR性能是必不可少的。CeO2的高度分散有利于氧空位的形成,氧空位是吸附和活化NO和NH3的移动活性位点。同时,NO2和单齿硝酸盐都是NH3-SCR过程中的活性中间体,它们可以与吸附的NH3物质发生反应,在反应中生成N2和H2O。DFT计算进一步证实氧空位促进NO和NH3的吸附,且强烈的相互作用可以有效地促进电子转移。这项工作推进了SCR催化剂表面结构调控和原子级反应机理的基本理解。

06

课题组介绍


曾尚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7年毕业于天津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相关研究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身份在ACS Catalysis, 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和Journal of Power Sources等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70余篇。




weinxin
我的微信
关注我了解更多内容

发表评论

目前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