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全球能源革命大潮涌动,低碳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与利用日益受到重视。氢能因兼具高能量密度、快速补给能力、清洁无碳排放等优势,被视为实现零碳经济的终极能源之一。然而,以电解水为代表的“绿氢”制造技术普遍面临高能耗的痛点,成本在短期内难以与化石能源重整、工业副产气等传统“蓝氢”制造技术相竞争。近年来,研究者不断深入理解水分解反应机理与水分子电化学催化活化机制,通过对电催化剂设计与电解过程工艺的不懈优化,长足降低了电解水反应的过电势及制氢能耗,但始终难以摆脱对电能输入的依赖。
围绕制氢节能降耗的目标,大连理工大学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王治宇、邱介山教授团队提出了一种新型电化学中和能电池,实现了无需供电的绿色氢能与电能按需联产。此技术不仅可利用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能,更可高效捕集环境中的低品位热能(温度系数:2.6 mV K–1),并将二者转化为电能驱动析氢反应并输出电能。这一电化学中和能电池的热力学效率(ΔGθ/ΔHθ)高达1.7,优于氢氧燃料电池(0.83)、肼燃料电池(1.0)等常规燃料电池。利用低Pt阴极(3.7% Pt)与NiCo基阳极构建的电化学中和能电池每制取1 m3 H2,可同时输出0.81 kWh电力,峰值功率密度最高达85.5 mW cm–2。通过连接或断开外部负载,可以在无需停止电解池运行或改变其构造的情况下,简易地实现发电或产氢模式的按需自由切换。在产氢模式下,产氢速率最高可达70.1 mol h–1 m–2,法拉第效率接近100 %。在产氢或发电的同时,此电化学中和能电池更可通过电化学反应驱动的自发离子交换过程,以高达56.1 mol h–1 m–2的脱盐速率快速淡化高浓盐水。基础技术经济分析表明:当使用工业酸碱废水、卤水等低品位水体作为原料时,此技术的制氢成本比可再生能源驱动的碱性电解水技术可降低70 – 80%,同时实现工业污染废水的高效降解。这一工作为发展低能耗、低排放、高生态可持续性的绿色制氢技术方法提供了新的思路。
on>图1 (a)电化学中和能电池的构造示意图;(b) 电化学中和能电池与常规电解水技术的制氢能耗比较;(c) 电化学中和能电池为智能手机充电;(d) 电化学中和能电池技术与传统技术的制氢能耗与碳排放比较;(e) 本技术的基础技术经济分析。 论文信息 Hydrogen Production and Water Desalination {attr}3227{/attr} On-demand Electricity Output Enabled by Electrochemical Neutralization Chemistry Fu Sun, Dongtong He, Kaizhou Yang, Jieshan Qiu, and Zhiyu Wang*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DOI: 10.1002/anie.202203929

目前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