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化所ACS Catal: Cr组分对ZnO表面氢活化和脱附的调控作用

  • A+

第一作者:董爱义,林乐

通讯作者:慕仁涛,傅强,包信和

通讯单位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原文链接: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catal.2c00978

关键词:ZnO, hydride, hydroxyl, H2 activation, ZnCrOx, IR


01

全文速览


ZnO基催化剂被广泛应用于CO和CO2加氢反应中,与金属基催化剂上发生的传统费托过程不同,利用ZnO基复合氧化物和分子筛耦合形成的氧化物-分子筛(OX-ZEO)双功能催化剂表现出高于80%的低碳烯烃选择性。然而,该复合氧化物上CO和H2等分子的活化以及第二组分(如Cr、Zr、Mn等)的作用机制还缺乏深入研究。本工作中,我们利用变温变压(T: 120 – 1000 K;P: 10-7 – 1000 mbar)红外-程序升温脱附耦合系统(IR-TPD)并结合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研究了ZnO和ZnCrOx催化剂上H2活化和解离的表面氢物种的演变规律,发现ZnCrOx复合氧化物表面的金属H物种可以稳定至真实的反应温度区间


02

图文精读


图1a-b为ZnO粉末在153 K和不同D2压力下红外谱峰变化情况。在0.1 mbar压力下,可见1228和2586 cm-1 两个振动峰,分别归属为ν(Zn-D)和ν(O-D)的伸缩振动。说明D2在ZnO表面发生了异裂。进一步暴露1、10和100 mbar的D2,ν(Zn-D)和ν(O-D)两振动峰的强度明显增加。从100到1000 mbar,Zn-D和O-D的吸附量达到饱和。这些解离形成的氢物种在153 K下是稳定的。图1c-d展示了室温下的D2活化情况。与低温实验相比有三点不同:(i)室温下D2压力要达到10 mbar才能看到明显的Zn-D和O-D的IR信号,而在153 K条件下只需要1 mbar;(ii)153 K下的Zn-D饱和吸附量是室温下的两倍;(iii)室温下抽空D2会导致所有氘物种的完全消失。


▲图1.(a-b)153 K和不同D2压力下的Zn-D和O-D的IR吸收信号。(c-d)室温和不同D2压力下的Zn-D和O-D的IR吸收信号。(e)153 K和室温下的Zn-D信号峰强度变化对比。


ZnO表面低温暴露D2形成Zn-D和O-D物种,该表面在高真空条件下进行升温处理和原位红外IR及TPD表征。图2a-b结果显示D物种在223 K开始脱附,到283 K时脱附完全,根据van't Hoff方程推算出D2的解离吸附能为-0.52 eV。Zn-D脱附同时伴随着O-D脱附(2c)。2d展示了该表面上的TPD结果,主要以D2脱附产物为主,D2O脱附信号很弱,通过TPD结果推导的D2脱附活化能为0.68 eV。此外,重复了D2吸附和脱附5个循环,Zn-D和O-D的信号变化可重复,这表明D2的解离和脱附是可逆的而且ZnO的表面状态保持不变。
 

▲图2. ZnO表面的Zn-D和O-D脱附行为。(a-b)高真空下,D饱和的ZnO样品在不同温度下的脱附IR光谱。(c)脱附峰对应的归一化强度。(d)D2和D2O随温度升高的TPD信号。(e-f)5次吸脱附循环处理的IR信号变化。


通过共沉淀方法制备了Cr添加的ZnO样品,其中Cr在金属的原子占比为25%。在尖晶石ZnCr2O4样品中的Zn:Cr比是1:2,因此25%Cr-ZnO样品中Zn过量会导致ZnCr2O4和ZnO双晶相的形成,该结果被XRD和HAADF-STEM表征所确认(3)。
 

▲图3.(a)纯ZnO和25%Cr-ZnO样品的XRD衍射。(b)25%Cr-ZnO样品的HAADF-STEM成像;(c)对应的EDX mapping,绿色是Cr,红色是Zn;(d)对应(b)的局部放大图。(e-g)与(b)不同的另一区域的成像情况。


首先对25% Cr-ZnO的样品进行D2吸附解离实验(4)。在低温下只能看到一组解离信号,分别为1230 cm-1的Zn-D和2580 cm-1 的O-D信号峰。当暴露温度升高到253 K后可以看到明显的两组IR信号:一组为Zn-D和O-D信号峰,波数分别为1230和2580 cm-1,与纯ZnO表面的D物种一致;另一组波数分别在1300和2700 cm-1,可归为D2在ZnCr2O4表面上解离得到的(Cr-)Zn-D和(Cr-)O-D物种。后一组特征峰需要温度达到253 K才能观察到,表明了ZnCr2O4表面上D2活化解离能垒更高。
 

▲图4. 25%Cr-ZnO样品在1 bar D2压力下和不同温度下的D2解离IR研究。(a)O-D和(Cr-)O-D信号;(b)Zn-D和(Cr-)Zn-D信号。


对以上得到的D-饱和25% Cr-ZnO样品进行高真空条件下的脱附实验,原位IR结果(5)发现真空升温至303 K时,1230和2580 cm-1振动峰消失,也就是ZnO上的Zn-D和O-D物种脱附,然而(Cr-)Zn-D和(Cr-)O-D信号仍然稳定。进一步升温可见(Cr-)Zn-D信号减弱并在573 K消失。相反,(Cr-)O-D振动峰强度从303到573 K是一直增加的,认为可能发生了(Cr-)Zn-D向(Cr-)O-D的迁移。进一步升温至673 K,(Cr-)O-D开始减少,并在943 K完全消失。因此,ZnCr2O4表面上的D物种的演变行为与ZnO明显不同,金属-D和O-D物种的稳定性均得到了显著提升。
 

▲图5. D-饱和的25%Cr-ZnO样品随温度升高的D物种的变化情况。(a)O-D和(Cr-)O-D信号;(b)Zn-D和(Cr-)Zn-D信号;(c)对应的归一化强度。其中,D-饱和的样品是指在373 K和1 bar D2 处理后降温至153 K的样品。


借助DFT计算对H2在两种氧化物上的活化和演变机制进行了研究(6)。对于ZnO(100)表面,第一个H2异裂能垒为0.17 eV,反应吸热0.08 eV;之后,第二个H2异裂能垒为0.01 eV,反应放热0.56 eV。这解释了我们的IR和TPD实验,即ZnO表面的D2活化在153 K发生而D2脱附能垒为0.68 eV。在ZnCr2O4(111)上,第一个H2异裂产生OH和ZnH物种,能垒0.62 eV和放热0.28 eV。然后ZnH迁移形成OH,能垒0.78 eV和放热2.44 eV。新暴露的Zn位点可继续解离H2形成ZnH和OH,能垒0.60 eV和放热0.37 eV。接着ZnH继续跨越1.28 eV的能垒迁移形成OH,最终得到OH饱和的表面。可知,ZnCr2O4表面的H2活化能力不如ZnO但是其上的H的稳定性要高。
 

▲图6.(a)ZnO(100)和(b)ZnCr2O4(111)表面的H2活化和迁移机制


最后,对ZnO和ZnCr2O4两种表面的活性位性质与H作用的构效关系进行了分析。在Zn位点,H吸附因为d带中心下移而增强;对于O位点,H吸附因为p带中心上移而增强。在ZnO表面,H修饰后引起O和Zn对H的反应性增强,导致H2活化能垒降低,H*稳定性增加。而在ZnCr2O4表面,H修饰虽然改变了Zn的活性但对O的活性无影响,最终对H2解离能垒几乎无影响。


03

心得与展望


我们发现FTIR+TPD与DFT的结合能很好地研究金属氧化物上H2活化和表面氢物种的动态演变,尤其是对金属-H物种的表征。通过控制温度、压力、反应循环等条件,能很好地认识和理解H2等小分子在氧化物上的活化和演变机制。这为理解实际加氢催化反应中的H物种的作用及其调变策略提供了思路。例如,通过H物种修饰表面活性位,调控组分和晶相等来影响H2活化和H迁移,最终实现H2活化和稳定性的优化。


原文链接: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catal.2c00978



weinxin
我的微信
关注我了解更多内容

发表评论

目前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