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DOI:10.1038/s41467-020-18567-6 在反应条件下对催化剂活性中心电子结构进行精准调控是催化研究的难点和重要方向。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可控氢溢流原位调控催化活性中心电子结构的新方法,大幅提高了催化剂对于环氧化反应的选择性。
催化剂的合理设计对实现目标产物的高效生产至关重要。而催化活性中心电子结构的调控是高效催化剂开发的关键。然而,在催化反应发生的真实条件下,催化活性中心的电子结构易受反应温度、吸附物种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其难以维持在最利于目标产物生成的状态。在反应条件下对催化剂活性中心电子结构进行精准调控,是催化研究的难点和重要方向。
溢流现象在多相催化中广泛存在。深入理解溢流效应不仅可以帮助阐明催化机理,还可以利用它设计构建高效催化剂。研究表明,在不可还原性氧化铝载体上,氢溢流只能在短距离内(十几纳米左右)发生,且随距离增加而显著降低。提出利用可控氢溢流原位调控催化剂电子结构新方法,显著提高了环氧化反应的选择性。该方法具有普适性,有望进一步应用到其他反应中。此外,这也为利用溢流效应设计制备高效的多相催化剂提供了新的思路。
本文通过模板辅助的原子层沉积(ALD)方法设计并成功制备了Pt和CoOx纳米颗粒空间分离的CoOx/yAl2O3/Pt催化剂(y为ALD循环数)以及对比催化剂CoOx/50Al2O3 (图1)。对于CoOx/yAl2O3/Pt,Pt和CoOx纳米颗粒分别位于Al2O3纳米管的内壁和外壁,Al2O3层的厚度可以通过改变ALD循环数进行精确调节。当ALD循环数为50和100时,Al2O3层的厚度分别为7 nm和14 nm。H2-TPR、H-D交换及WO3变色等实验表明,H2在Pt纳米颗粒上解离,产生的活性氢物种可以通过Al2O3层的微孔或缺陷溢流到CoOx纳米颗粒上,溢流氢的量随Al2O3层厚度的增加而降低。这表明通过改变Al2O3层的厚度,实现了对氢溢流的精准调控。
以CoOx催化的苯乙烯环氧化反应(TBHP为氧化剂)为探针反应,考察了氢溢流对催化性能的影响 (表1)。对于CoOx/50Al2O3,苯乙烯环氧化反应的选择性为74.3%。反应前的H2预还原处理(350 oC)未能增加其选择性,这可能是因为预还原的钴物种在TBHP条件下再次被氧化。反应氛围中引入氢气(H2-TBHP条件)也未能增加其选择性,这可能是由于催化剂中缺少解离H2的Pt粒子,不能发生氢溢流。而CoOx/50Al2O3/Pt在H2-TBHP条件下表现出显著增加的环氧产物选择性(从74.3% 到94.8%),表明氢溢流的引入对选择性的提高起决定性作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氢溢流距离对催化性能的影响(表2)。当溢流距离小于9 nm(ALD循环数y小于65)时,催化剂在H2-TBHP条件下的选择性相比在TBHP条件下显著提高;其中溢流距离为 7 nm(y等于50)时,选择性提高幅度最大。当溢流距离超过11 nm(y大于80),催化剂选择性基本没有提高。这表明精确可控氢溢流对选择性提高至关重要。为了揭示选择性增强的机制,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和表征。结果表明,催化剂中Pt和CoOx的粒径(TEM 和XRD),催化剂孔结构(N2吸脱附),反应中自由基的种类(EPR),氧化剂的浓度(改变TBHP/苯乙烯比例)等不是选择性提高的原因。进一步利用XAFS技术对催化剂反应前和反应中钴的电子状态进行表征(图2a-c)。对于CoOx/50Al2O3/Pt在H2-TBHP条件下,催化剂中的钴物种被部分还原到较低价态(CoO)。而对于CoOx/50Al2O3在TBHP条件及CoOx/100Al2O3/Pt在H2-TBHP条件下,催化剂中的钴物种被部分氧化为Co3O4。催化剂XANES原位谱的线性拟合结果(图2d)与该结论一致。以上分析结果表明,当环氧化反应中引入可控氢溢流时,反应中钴物种处于更低的价态,导致了显著提高的催化选择性(图2e)。该方法具有普适性,有望进一步应用到其他反应中。 ▲图2. 催化剂的XANES结果及选择性提高的机制
本文报道了一种原位调控催化活性位电子结构的新方法。通过调变氧化铝载体上的氢溢流距离,可以精确调控反应中催化剂的电子结构,显著提高了环氧化反应的催化选择性。这为今后利用溢流效应设计更加高效的多相催化材料提供了新的思路。
1)Jiankang Zhang, Zhe Gao*, Sen Wang, Guofu Wang, Xiaofeng Gao, Baiyan Zhang, Shuangfeng Xing, Shichao Zhao, Yong Qin*. Origin of synergistic effects in bicomponent cobalt oxide-platinum catalysts for selective hydrogenation reaction, Nat. Commun., 2019, 10, 4166.
2)Qingmin Hu, Sen Wang, Zhe Gao*, Yunqin Li, Qian Zhang, Qun Xiang*, Yong Qin*. The precise decoration of Pt nanoparticles with Fe oxide by atomic layer deposition for the selective hydrogenation of cinnamaldehyde, Appl. Catal. B: Environ., 2017, 218, 591-599.3)Zhe Gao, Yong Qin*, Design and Properties of Confined Nanocatalysts by Atomic Layer Deposition, Acc. Chem. Res., 2017, 50, 2309-2316.4)Jiankang Zhang, Zhuobin Yu, Zhe Gao, Huibin Ge, Shichao Zhao, Chaoqiu Chen, Shuai Chen, Xili Tong, Meihua Wang, Zhanfeng Zheng*, and Yong Qin*. Porous TiO2 Nanotubes with Spatially Separated Platinum and CoOx Cocatalysts Produced by Atomic Layer Deposition for Photocatalytic Hydrogen Production. Angew. Chem. Int. Ed., 2017, 56, 816–820.5)Zhe Gao, Mei Dong, Guizhen Wang, Pei Sheng, Zhiwei Wu, Huimin Yang, Bin Zhang, Guofu Wang, Jianguo Wang, and Yong Qin*. Multiply confined nickel nanocatalysts produced by atomic layer deposition for hydrogenation reactions. Angew. Chem. Int. Ed., 2015,54, 9006–9010.高哲,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中科院青促会会员。2006年于天津大学获学士学位,2011年于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获博士学位。2011年至今在中科院山西煤化所工作。目前主要研究领域为催化剂设计、多相催化及原子层沉积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联合基金培育项目、青年基金,山西省优青基金项目,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联合基金重点项目等。在Nature Commun., Acc. Chem. Res., Angew. Chem. Int. Ed., Appl. Catal. B: Environ. ,Chem. Eur. J., Catal. Sci. Technol., ACS Catal.等杂志发表SCI论文30余篇。
覃勇,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研究员,煤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西北工业大学生命学院教授。先后在德国锡根大学和德国马普学会微结构物理研究所开展博士后研究,2011年底开始在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多相催化、纳米催化、原子层沉积应用等,近期主要研究方向为原子层沉积与纳米表界面催化化学。入选中科院人才计划(结题优秀)、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等。主持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变革性技术专项子课题、壳牌公司项目等。已在Acc. Chem. Res.、Nature Commun.、Angew. Chem. Int. Ed.、Nano Lett.、ACS Nano、ACS Catal.等期刊发表论文120余篇,被引用4000余次;授权专利9件。担任《催化学报》、《The Innovation》、《燃料化学学报》和《Nanomaterials and Nanosciences》等学术期刊的编委。http://group903.sxicc.cas.cn/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0-18567-6
目前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