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机合成中,利用Buchwald-Hartwig反应构建碳氮(C-N)键是极其常见的反应之一,但是该反应需要贵金属-钯(Pd)作催化剂。在自然界中,金属镍(Ni)的含量较高,有望替代Pd,但是对空气敏感的Ni(0)络合物、复杂的配体、强还原剂和形成C-N键需要碱性溶液阻碍了其应用。虽然已具有空气稳定的Ni预催化剂,但是仍需要强醇盐碱和复杂的配体。
此外,利用电化学和光化学可以有效改善,但是电/光化学介导的镍催化的C-N偶联仅限于缺电子的芳基卤化物,对于不含吸电子基团的芳基卤化物通常不反应或产率很低。目前,仅仅报道了少数具有良好分离产率的实例。因为电/光化学介导的镍催化需要将Ni(II)催化剂先还原为低价(Ni(0)或Ni(I))物种,在进行氧化加成,对于富含电子的芳基卤化物反应会很慢,从而导致Ni(0)物种的积累并聚集在一起,进而导致催化剂失活。
基于此,德国马克斯-普朗克胶体与界面研究所的Bartholomäus Pieber(通讯作者)等人报道了通过使用氮化碳(CN)光催化剂可以避免催化剂的失活。第一种(A)方法是利用异质光催化剂的广泛吸收特性,能够对波长依赖性的还原消除(RE)速率进行控制,以防止在环状仲胺和芳基芳卤化物偶联过程中形成镍黑。第二种(B)方法是在高浓度下进行反应,增加氧化加成的速率,适用于更广泛的富含电子的芳基卤化物。对于亲核性较弱的伯胺与富电子的芳基卤化物偶合时,可通过使用合适的添加剂来稳定低价镍中间体。本文中,所开发的方案可以实现富含电子、中性和缺电子的芳基溴化物与伯胺、仲胺的C-N交叉偶联的可重复进行,甚至也可以用于缺电子的芳基氯化物。
在研究初始时,作者利用氮化碳CN-OA-m作为光催化剂,以优化4-溴苯甲酸甲酯与吡咯烷的双-镍催化剂/光氧化还原催化胺化反应。其结果如表1所示,其中Entry 1是最优的催化条件。在优化条件下,作者进行了底物拓展,以评估该催化体系的适用范围。其中,4-溴苯甲酸甲酯与环状仲胺的反应通常可得到相应芳基胺的高收率。一系列含吸电子基团的芳基卤化物,具有高选择性。此外,在1-溴-4-氟苯、溴苯、3-溴甲苯、1-溴-4-叔丁基苯等下,获得的产率不具有代表性,因为这些底物存在严重的重现性问题。
表1 催化条件优化
作者通过XPS在使用520 nm LED实验中回收的材料上仅检测到Ni(II)。利用高角度环形暗场(HAADF)发现使用450 nm LED从实验中回收的大量CN-OA-m上聚集的镍颗粒(镍黑),而使用520 nm LED几乎没有。1 mol%的均相PRC (Ir[dF(CF3)ppy]2(dtbbpy))PF6的反应对所需偶联产物的选择性低(33%),且收率很小的反应会形成大量黑色沉淀。将PRC含量降低至0.02 mol%,显着提高产率(77%),且未观察到形成颗粒。因此,PRC的量在避免形成镍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需要分别确定每种底物的最佳催化剂负载量。不含PRC的紫外线光介导的实验方案产率不超过26%,并且形成大量黑色沉淀物。STEM和EDX光谱证实,这些固体由镍和有机物组成,高能光源对基板/产品的降解所致。接着,作者使用520 nm LED进行双-氮化碳/镍催化能够选择性、可重现地将溴苯和3-溴甲苯与吡咯烷进行C-N交叉偶联,但对于1-溴-4-叔丁基苯和4-溴茴香醚存在催化剂失活的问题。虽然在某些情况下观察到几乎定量的产物形成,但是反应有时收率低且呈黑色反应混合物。此外,作者对4-氯苯甲酸甲酯与吡咯烷的偶联重新研究,利用方法A在7天内得到所需偶联产物的产率为65%。更长照射时间不会增加产率,只会增加脱卤副产物,表明催化剂完全失活。使用450 nm LED和较少量的溶剂的优化方法显着增强了C-N耦合,并在两天内获得产率为92%。最后,作者研究了镍黑的沉积是否会改变CN-OA-m的光催化活性,以影响其循环性。在使用白光(RGB)LED将吡咯烷与4-溴苯甲酸甲酯偶联的过程中,反应混合物变为棕绿色。当异质PRC被回收时,产品量显着减少。当未向回收的含有沉积Ni CN-OA-m材料中添加NiBr2·3H2O时,仅观察到痕量的C-N偶联产物。此外,在五次循环实验中,黄色的PRC变成了深绿色变成黑色,并且沉积的Ni量增加到〜61 mg/g。在520 nm波长(方法B)下,模型反应需要48 h才能完全转化。光催化剂在五次循环实验中并未失去催化活性,并且以黄色固体的形式被回收,含有较少量的沉积镍(〜39 mg/g)。两次回收研究的CN-OA-m的STEM均显示,使用白色LED进行的实验中CN-OA-m的镍附聚物数量巨大(镍黑),而从使用绿色LED回收物中几乎未检测到附聚物。Overcoming limitations in dual photoredox/nickel-catalysed C-N cross-couplings due tocatalyst deactivation(Nature Catalysis, 2020, DOI: 10.1038/s41929-020-0473-6)
目前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