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调控:氮掺杂碳包覆钴用于H2S选择性氧化

  • A+
▲第一作者: 刘毅;宋成叶;王裕超 ;通讯作者:雷永鹏;冯庆国;陈卓;梁诗景      
通讯单位:中南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福州大学    
论文DOI:10.1016/j.cej.2020.126038

全文速览


本文报道了一种氮掺杂碳包覆钴纳米颗粒催化剂并用于H2S选择性氧化反应。该催化剂有吡啶N掺杂,同时存在大量小介孔,对催化剂活性提升起到重要作用。DFT计算表明Co和N的掺杂会导致碳层电子密度提高,从而促进催化剂对H2S和HS的吸附,进而加快H2S氧化。催化剂在质量空速为18000 mL g−1 h−1190 oC下H2S转化率接近100%,并维持28h无衰减。该工作为H2S选择性氧化催化剂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背景介绍


H2S作为一种有毒气体,广泛来源于工业中的煤和天然气。Claus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处理H2S气体的技术,但仍有2~5%尾气残留。因此,研究者开发了低温Claus、还原吸附、H2S选择性催化技术来处理Claus尾气。其中H2S选择性氧化因能直接将H2S转化为元素S,且热力学无限制而备受关注。

目前应用最广的H2S选择性氧化催化剂是金属氧化物,特定几种金属氧化物具有较高的活性,但S原子的p轨道倾向于与金属原子的d轨道相互作用,形成金属-S键,从而降低金属氧化物的稳定性。另一方面,碳材料如碳纳米管、碳气凝胶等作为H2S选择性氧化催化剂也早有研究,但碳体系选择性和稳定性通常不高。因此,开发出同时具有高活性、高选择性和高稳定性的催化剂仍是一个重大瓶颈。

本文亮点


1. 首次将氮掺杂碳包覆金属钴材料用于H2S选择性氧化反应;
2. 催化剂具有高H2S转化率稳定性,Co@NC-4在高质量空速18000 mL g−1 h−1时190 oC下H2S转化率能维持28h无衰减;
3. 理论计算和实验证明Co和N能显著提升催化剂对H2S的吸附,从而促进催化活性提升。

图文解析


▲图1. (a-c)吡啶N和(d-f)取代N电荷密度分布模型,以及(g)Co和N掺杂石墨烯的H2S和HS的吸附能。

要点:Co和N掺杂明显提升石墨烯对H2S和HS的吸附,其中吡啶N的促进作用强于取代N。

▲图2. Co@NC-3, Co@NC-4, Co@NC-5样品的(a)XRD图,(b)拉曼光谱,(c)N2吸脱附,(d)孔径分布图。


要点:结合XRD、Raman、BET表征,合成的Co@NC催化剂主要成分为单质Co和N掺杂的C。随着Co含量的增加,其结晶度逐渐增加,同时催化剂中有大量缺陷和石墨化碳存在。此外,Co@NC-4有相对较大的孔容和3~5 nm的介孔,这可能导致其拥有最佳性能。

▲图3. Co@NC-4的(a)TEM图,插图为HRTEM,(b)STEM-EDX元素分布图,(c-d)AFM图。


要点:结合TEM、HRTEM及AFM,Co@NC-4为明显的包覆结构催化剂,包覆结构整体负载与石墨化碳上,石墨化碳厚度约5~15个原子层。其中,包覆结构中外围碳层存在大量晶格缺陷。

▲图4.(a)XPS全谱,Co@NC-4的(b)C 1s及(c)N 1s高分辨谱。


要点:XPS结果证明催化剂中有N元素掺杂,其中Co@NC-4样品中吡啶N含量在不同类型N中含量最高。

▲图5. (a)H2S转化率 温度曲线,(b)硫选择性 温度曲线,(c)硫收率-温度曲线,(d)O2-TPD-MS谱图.


要点:通过对催化剂进行H2S选择性氧化测试,不含Co的NC表现出最低的性能,随钴含量增加,H2S转化率随之而先增加后减小。Co@NC-4样品表现出最高的活性、硫选择性及硫收率。当温度高于190 oC时,Co@NC-4H2S转化率接近100%,远高于NC样品,这表明碳包覆的钴有利于提高H2S转化率的提高。O2-TPD-MS测试结果表明Co@NC-5表面的化学活性氧物种出现明显下降,这可能导致其性能下降。

▲图6. (a)Co@NC-4样品的H2S转化率及硫选择性稳定性测试曲线, (b) H2S转化高于97%的稳定性对比图。


要点:稳定性测试表明,在28 h之前,Co@NC-4样品的H2S转化率一直保持在100%,随后逐渐降低,当时间持续到50 h时,其H2S转化率仍然高于90%,在18000 mL g−1 h−1空速下这一稳定性能优于多数现有催化剂。另一方面,硫选择性在12 h左右有一个明显下降后缓慢降低,这可能归因于反应持续生成的硫的沉积。

▲图7. 反应前后Co@NC-4样品(a)XRD图,(b)Raman比较,(c)FT-IR图。

要点:反应前后Co@NC-4催化剂的XRD结果表明晶体结构未出现明显变化,Raman结果表明催化剂中缺陷发生了变化,这可能是由于硫物种的沉积和一些小颗粒的聚集,FT-IR结果表明反应后催化剂有硫物种沉积。


总结与展望


该文通过两步热处理法制备氮掺杂碳包覆钴纳米颗粒催化剂,并首次将其用于H2S选择性氧化,结合多种表征手段及理论计算,证明了吡啶N和Co能有效调节催化剂电子密度,从而促进其对H2S和反应中间体HS的吸附,进而显著提升催化剂活性。同时,基于碳包覆结构的固有优点,有效提升了催化剂的稳定性。这种碳包覆金属单质催化剂为H2S选择性氧化催化剂的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课题组介绍


雷永鹏,博士,中南大学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特聘教授,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材料专业委员会委员、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Q1区)编委、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Q2区)青年编委、Materials Letters (Q2区)编委、Journal of Advanced Ceramics (Q2区)助理编委、《中南大学学报(英文版)》青年编委合作指导全军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篇,“芙蓉学子·榜样力量”优秀大学生1人,“向上向善湖南好青年”1人。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项,以一作/通讯作者在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2篇)、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2篇)、ACS Nano、ACS Energy LettersScience Bulletin、Small等期刊发表SCI/EI论文50余篇。是“Advanced Materials”等40余种国际SCI期刊的审稿人。

主页:http://faculty.csu.edu.cn/leiyongpeng/zh_CN/index.htm

主要研究方向为聚合物先驱体(纤维)转化制备非氧化物陶瓷(SiC、BN等)、清洁能源催化材料及器件(光电能源催化、金属空气电池等)等,近年部分科研进展如下:
[1Lei, Y.*; Feng, Y.* et al. Small, 2020, 16, 2001571.
[2] Lei, Y.*; Duan, X.*; Wang, D.* et al.  Energy Environ. Sci., 202013, 1593-1616.
[3] Lei, Y.* et al. Angew. Chem. Int. Ed., 2020, 10.1002/anie.201914647.
[4] Lei, Y.*; Zhou, G.*; Wang, D.*; Li, Y.* et al. Angew. Chem. Int. Ed., 2020, 59, 1295-1301. (ESI高被引论文)
[5] Lei, Y.* et al. Chem. Commun., 2019, 55, 14801-14804 
[6] Zhou, J.*; Lei, Y.*; Liang, S.* et al. ACS Nano, 2019, 13, 5636-5645. (ESI高被引论文)
[7] Sun, Z.*;  Lei, Y.*; Zhang, Y.* et al. J. Mater. Chem. A, 2019, 7, 12451-1245. 
[8]  Lei, Y.* et al. Nano-Micro Lett., 2019, 11: 45. 
[9] Wang, Q.+ Lei, Y.+* et al. Energy Environ. Sci.(ESI高被引论文), 2019, 12, 1730-1750.
[10] Lei, Y.*; Li, Y.*; Wang, S.* et al. ACS Energy Lett.(ESI高被引论文), 2018, 3: 1183-1191. 

招生信息


欢迎具有化学和材料专业相关背景的学生报考我组硕/博士生,具有无机合成或电/光催化基础的优先,lypkd@163.com,微信:aleiresearch。

研之成理


weinxin
我的微信
关注我了解更多内容

发表评论

目前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