卤键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 A+

在有机化学中,我们只考虑一种卤键:

    上图给出了n→σ*络合物的形成,这种电荷转移过程常常出现在碘原子附近,关于碘单质在不同溶剂中改变其颜色的事实也体现出来这一现象。这种卤键的形成过程有时候也可以理解为亲核取代。

    先给出一个正常的合成的例子,这里没有用到卤键,而是用到了氢键固定催化剂:

    推广到卤键的领域,使用一对卤键固定催化剂,从而极化羰基,提高羰基的亲电性。

    碘单质可以作为Lewis酸,催化羰基的亲电反应,甚至可以诱导环化。碘元素具有活化和催化作用,所有轻元素卤素(F2,Cl2,Br2)都具有很高的反应活性。即使有一些涉及元素溴的稳定卤素键加合物的实例,也不大可能将其用作活化剂或催化剂。然而,碘的反应性较弱,因此关于催化中使用元素碘的文献大量且迅速的增长。    Ishihara及其同事报道了在合成中使用瞬态卤素键的最新例子。在对映选择性碘内酯化反应中,氯化碘和N-氯代-邻苯二甲酰亚胺的试剂混合物被手性磷酸衍生物催化活化。

    氯化碘的协同活化涉及两个卤素键相互作用:后者的碘原子充当磷酸衍生物的卤素键供体。然而,如上所述,在使用卤素键供体作为非共价活化剂或有机催化剂时,我们假设卤素键供体的R-X键将在整个反应过程中保持完整。


    在某些情况下,卤键可以作为路易斯酸,甚至代替某些路易斯酸催化剂,例如昂贵的银离子,可以催化SN2和SN1过程。

    还有一个催化Ritter反应的例子:

    N-碘代琥珀酰亚胺(NIS),作为卤素键诱导的半松果醇重排反应中的强大活化剂。在NIS的反应机理中,NIS通过卤素键相互作用裂解底物的碳-溴(或碳-氯)键,导致形成碳正离子,然后进行重排。随后在该过程中释放的溴化物(或氯化物)裂解NIS的N-I键。

    首先形成了三甲基碘化硅烷(TMSI)。通过碘与TMS保护的亲核试剂反应然后,TMSI与卤素键供体(碘咪唑鎓衍生物)形成助催化体系,其中TMSI的碘取代基被后者配位,从而提高TMS基团的路易斯酸度。活化的甲硅烷基基团随后裂解该醇,产生碳正离子,该碳正离子与TMS保护的亲核试剂反应并再生助催化体系。

    还有很多类似机理的过程,虽然种类不同,但是机理大同小异,不做详细介绍。


weinxin
我的微信
关注我了解更多内容

发表评论

目前评论:0